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圆悟禅师 宋 · 孙觌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四八五、《鸿庆居士文集》卷四二
临济七世孙圆悟禅师讳克勤彭州崇宁县骆氏儒家子。
犀额月面,骨相不凡。
从师受书,日记千言,他生不敢齿。
一日,游妙寂院,顾见佛书,读之三复,怅然如获旧物,曰:「吾殆过去沙门也」。
始弃家,祝发为浮图氏。
当是时,成都僧文照公为众讲说作佛事,执经立坐下率常数百人。
师往从之,昼诵夜思,遂通其学,为高弟。
又从敏行公讲授《楞严经论》。
俄得病濒死,师叹曰:「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
诸佛涅槃正路不在句文中,欲以声求而色见,如一釜羹投鼠矢污之。
吾知其无以死也」。
遂弃去,学禅于真觉胜公。
胜公方创臂出血,指示师曰:「此曹溪一滴也」。
师瞿然,于时大善知识名号闻四海,为世导师相望也。
径持一钵,徒步出蜀,入山林,践荆棘,蒙犯霜雪,间关百难,意所欲往,靡不至焉。
首见玉泉皓公、金峦信公,又见大沩哲公黄龙晦堂心公庐山总公。
此五大比丘者,僧中龙也,见师皆以为法器,而晦堂独称师曰:「他日临济一派,当属之子矣」。
最后见演公于龙舒白云,演诃之,师不顾,趋出去。
吴中,已而复还,演迎笑曰:「吾望子久矣」。
会有部使者诣演作礼,问佛法大意,师从旁窃听,即大悟,立告演曰:「今日去却胸中物,丧尽目前机也」。
演曰:「如是如是」。
又从演于五袒,尝伐一巨木,演固止之,师不听,演怒,奋梃而起,师植立不动,演投所持梃,颔之而去。
自是遇物,中无疑矣,众推为上首,学者宗焉。
崇宁中,归觐其亲,诸老相谓曰:「川勤传一灯归蜀矣」。
成都翰林郎公知章闻师名,疏请住六祖院,撰日开堂,摄齐登坐,嗣演公说法,词义卓然,缁素说服,欣踊抃蹈,如佛出世。
更住昭觉院凡八年。
再出蜀,次荆南,会故相无尽张公天觉亦至。
公儒释兼通,负所学自许,手提古佛,席卷诸方,一切衲子莫敢撄其锋者。
见师,恍然自失,不知膝之前于席也。
退语诸公曰:「吾行天下,阅人多矣,未有如此翁者」。
留居碧岩
公徙住长沙道林赐号佛果,实太保领枢密院邓公子常所奏乞也。
政和中,诏住建康蒋山,东南学者赴之如归市,名闻京师
诏住天宁万寿禅寺
建炎初宰相李公伯纪当国,奏师住金山龙游寺。
车驾幸维扬,召诣行在,入对殿庐,赐号「圆悟禅师」,改住庐山云居。
久之遂还蜀,蜀帅王公似复以昭觉畀之。
绍兴五年八月己酉,得微病,趺坐一榻,留偈示众,投笔而逝。
既荼毗,右齿不坏,出舍利五色无数。
寿七十三,僧腊五十五。
明年三月,塔成,赐号「灵照」,谥「真觉」云
师蚤治儒书,更读教乘,晚学苦空,得佛语心要。
呜呼!
大矣,天地万物皆具一心;
而性者,心之地也,达磨西来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
学者以心传心,与吾圣人所谓尽心知性者,初无二本也。
师清净无作,不入诸相,示方便门,提引未悟,以谓出于人心者,虽凡夫皆可以直造。
一听其语,如见旧国之城社,望先人之庐墓,莫不愀然感动,有泣涕者。
故住天宁时,一时王公贵人、道德才智文学之士,日造其室,车辙满门,虽毗耶城听法,殆不能过也。
度弟子五百人,嗣法得眼、领袖诸方者百馀人,方据大丛林,领众说法,为后学标表,可谓盛矣。
师自得法白云,名声籍甚,时有佛鉴师惠勤亦知名,众遂目师以为「川」别之。
其后繇岳麓徙蒋山,行成力具,道大名播,天神呵护,与古佛齐肩矣。
初在金山时,名贼赵万据镇江,拥数百卒,操战舰,乘风欲度,会天反风,云雾晦暝,连昼夜不得度,乃止。
比赴云居,道长芦,而剧贼张遇奄至,尽一刹群瓢无噍类,而师钵囊独亡恙。
又尝敛上方赐物寘一箧中,寓仪真,师饬其徒往省之,答曰:「仪真连夕大火,馀烬尚燔,欲何求」?
师笑曰:「汝第往」。
既至,而官寺民阎鞠为瓦砾,而一箧岿然,封识如新。
尝寓公安天宁东堂,长老觉公夜梦一女子再拜而进曰:「乞我东堂为人天说法」。
信宿而碧岩疏至,女子即碧岩护法神也。
安乐山神据云居,方丈诸耆宿皆徙避别室,师寘一榻,卧起如平时。
师福慧两足,行解通脱,断取世界如掌中,庵摩罗果是区区者,曾何足言?
而世人传闻,所共赞叹,故不得而略也。
景德中,天子诏儒臣撰次僧史,繇七佛传五十二世,千七百人,号《传灯录》。
逮今百馀年,真人大士相继而出,五叶联芳,千灯递,固不乏人。
圆悟禅师硕大光明,胜妙独出,真法门之栋梁,不可尚已。
宗达,得师法者,坐虎丘道场十五年,今将适黄檗,吴人惜其去而莫能留也。
于是过余而别曰:「公最知师者,愿得公文刻留山中,以备史官之采」。
遂以余所见闻者补而为传。
后有君子,得以览观焉。
岳坟 其二十四 清 · 陈璨
 押阳韵 出处:西湖竹枝词
传来谁念和凝钵,荒去空留陆贽庄。
争似坡公重出守,泉名六一记欧阳西湖僧慧勤,能诗,与欧公善东坡悴杭时嘱访之,遂订方外交。后十八年,公守馀杭,则欧公已殁,亦化去。有泉,出讲堂后,因怀六一翁,即以名泉。今在孤山之阳。)
将游云居中途得佛鉴师到日涉简径归 北宋 · 李彭
 押词韵第四部
呼船凌曙江,江空渺黄雾。
冥冥蜀魄啼,啧啧寒雀哺。
道人大梁来,折简须晤语。
为回缘云策,小缓攀天路。
元因会心期,非关排俗驭。
青灯耿夜窗,高谈杂疏雨。
佛鉴大师寄韫玉炉 北宋 · 李彭
 押词韵第五部
道人力参具正眼,古庙香炉心已灰。
平生厚我习气在,索书常逐征鸿来。
深藏山谷实高蹈,下视万象遗尘埃。
遣奴饷我此长物,不比珍簟馀嫌猜。
摩娑温润侔玉德,荆山抱璞真良材。
妙香起处侑茶鼎,媒孽万壑生风雷。
忽言与君隔千里,对此了了闻谈谐。
丰城府君便山处士唱酬诗卷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二八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一九、《益公题跋》卷一二
六一先生送佛者慧勤三章,虽极道山中之乐,而谓不可久者,盖惜其才之甚良,自弃于无用,欲反之正耳。
丰城府君,非服胡而颠童也。
既有妻儿之团圞,又酒果足以供伏腊,云泉足以娱耳目,且与便山处士为邻,朝夕酬唱,是真得山中之乐者。
使六一先生见之,必将劝其可以久则久,岂复迟子之返耶!
佛鉴禅师语录后 南宋 · 释慧古
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
流水高山不在弦,等闲成曲又成篇。
列珊瑚树枝枝好,撒水银珠颗颗圆。
挥落禅关无少滞,增添衲子几重冤。
拟于纸上明端的,争似当机自造玄(《嘉泰普灯录》卷二九)
秀州超果惟湛法师行业记 北宋 · 释元照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四三五、《芝园集》卷上
法师东阳义乌宋氏之子,惟湛名也,子照字也。
未生之日,有神异僧谓其父曰:「汝当生子六人,其第五者慎勿留之,宜令出家,必弘大教」。
祥符中,母陈氏始生法师,龆年便怀出俗,父母难之,因而致疾。
其父方悟畴昔异僧之言,乃从其志,遂礼双林寺慧勤为师,寺即梁朝大士所居处也。
真宗天禧中普度天下僧尼,法师乃获剃染。
明年即具戒品,严奉彝范,深乐圆乘。
天台之教大振于江左,遂投天台东掖山神照法师而求学焉。
昼探妙义,夕奉忏摩,三业翘勤,寸阴不废,故同学辈以道人称之。
复诣四明广智之门,旁求异闻,博究精义,一坐十载,大有所成,乃曰:「大师所得,我亦得之」。
遂升堂请益,为众激扬,四方向风,群学畏服。
复自思曰:「大师所授,吾不复疑矣。
若夫圆顿绝待之旨,非深造自得,吾窃不敢自许」。
乃优而柔之,积而思之,忽于智者祖师言下廓然自悟,涣如冰释。
乃与同学先达辈相与讲论,或稽首伏从者,或攘臂拒斥者,法师喟然叹曰:「吾佛之道,得之者谓之无诤,三昧尚非言思所到,宁容戏论乎」?
遂卷衣还乡,栖止旧隐。
进月,远继大苏之风;
菜食水斋,高慕赤城之节,宴晦林野,禅诵自适。
既而思曰:「吾祖有训,弘法是务,莫作最后断佛种人。
吾今专门独善,岂其孙谋耶」?
于是负锡来吴,辟绛纱于钱唐香严兰若。
次迁东越,后居云间,即超果道场也。
法师才至,士庶风偃,学众云集有时。
启贝文,挥犀柄,圆音落落,骇于群听。
或升其堂,或入其室,一云所雨,莫不沾益。
讲习之馀,志在兴建,导诱豪族,力营福事。
雕弥陀圣像,敞净土忏室,讲堂函丈,周遭舍宇,所须供事,一皆新之。
自是天台之道、净土之教流于中吴者,由师始也。
山家教观,大小部帙,轮环讲授,不可具录。
熙宁六年三月八日建光明忏会,与众同修,期满七日。
临将解散,召集徒属,遽然告曰:「吾报缘齐此,欲与汝辈诀别,宜听吾言」。
即举《涅槃》、《遗教》等文,殷勤嘱累,其词哀切,举众垂泪。
言讫加趺,俨然而逝。
异日火化,得舍利数百粒,粲然如珠,火锻铁击,铿然不坏,非戒定慧力,曷至于是?
其徒以馀骨建塔于县西余山之慧日院。
春秋六十五,僧腊五十三。
亲度弟子曰贽通,曰宗永,曰宗式,曰宗古,登门受法者不可胜计。
慧圆师实得法之高弟,一日状其行业从予丐文。
辞不得已,因为编叙,庶有补于僧史云
慧勤馀杭庆历三年1043年秋 北宋 · 欧阳修
 押阳韵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越欲僭宫室,倾赀事雕墙。
佛屋尤其侈,耽耽拟侯王。
文彩莹丹漆,四壁金焜煌。
上悬百宝盖,宴坐以方床。
胡为弃不居,栖身客京坊
辛勤营一室,有(一作乃)类燕巢梁。
南方精饮食,(续校:衢本、建本、吉本作箘 宋刻校:恕鄙羔羊。
饭以玉粒粳,调之甘露浆。
一馔费千金,百品罗成行。
晨兴未饭(续校:一作供)僧,日昃不敢尝。
乃兹随北客,枯粟充饥肠。
东南地秀绝,山水澄清(一作鲜)光。
馀杭几万家,日夕焚清香。
烟霏四面起,云雾杂芬芳。
岂如车马尘,鬓发染成霜。
三者孰苦乐,子奚(一作兮)勤四方。
乃云慕仁义,奔走不自遑。
始知仁义力,可以治膏肓。
有志诚可乐(一作嘉),及时宜自彊。
人情重怀土,飞鸟思故乡。
夜枕闻北雁,归心逐南樯。
归兮(续校:一作去)能来否,送子以短章。
山中之乐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三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一五、《皇朝文鉴》卷三○
佛者慧勤馀杭人也。
少去父母,长无妻子。
以衣食于佛之徒,往来京师二十年。
其人聪明材智,亦尝学问于贤士大夫。
今其南归,遂将穷极吴越闽江湖海上之诸山,以肆其所适。
予嘉其尝有闻于吾人也,于其行也,为作《山中之乐》三章,极道山林间事,以动荡其心意,而卒反之于正。
其辞曰:
江上山兮海上峰,蔼青苍兮杳巑丛,霞飞雾散兮邈乎青空。
天镵鬼削兮壁立于鸿蒙,崖悬磴绝兮险且穷。
穿云渡水兮忽得路,而不知其深之几重。
中有平田广谷兮与世隔绝,犹有太古之遗风。
泉甘土肥兮鸟兽雍雍,其人麋鹿兮既寿而丰。
不知人间之几时兮,但见草木华落为春冬。
嗟世之人兮,曷不归来乎山中?
山中之乐不可见,今子其往兮谁逢?
丹茎翠蔓兮岩壑玲珑,水声聒聒兮花气濛濛。
石巉巉兮横路,风飒飒兮吹
云冥冥兮雨霏霏,白猿夜啸兮青枫。
朝日出兮林间,涧谷纷以青红。
千林静兮秋月,百草香兮春风。
嗟世之人兮,曷不归来乎山中?
山中之乐不可得,今子其往兮谁从?
梯崖构险兮佛庙仙宫,耀空山兮郁穹隆。
彼之人兮,固亦目明而耳聪。
宠辱不干其虑兮,仁义不被其躬。
荫长松之蓊蔚兮,藉纤草之丰茸。
茍其中以自足兮,忘其服胡而颠童。
自古智能魁杰之士兮,固亦绝世而逃踪。
惜天材之甚良兮,而自弃于无庸。
嗟彼之人兮,胡为老乎山中?
山中之乐不可久,迟子之返兮谁同?
次韵无极以道金山寺佛鉴五绝 其一 北宋 · 晁补之
七言绝句 押先韵
埋头尘土欲忘年,重过初禅第一天。
唯有儿童见河性,不将老面共苍然。
次韵无极以道金山寺佛鉴五绝 其二 北宋 · 晁补之
七言绝句 押先韵
不应无手是无拳,且看毛端现四天。
似向吾家得消息,鼓山馀响尚轰然。
次韵无极以道金山寺佛鉴五绝 其三 北宋 · 晁补之
七言绝句 押先韵
鹙子犹应昧此缘,室中那有久如天。
饶师掷过三千界,浮玉西津故俨然。
次韵无极以道金山寺佛鉴五绝 其四 北宋 · 晁补之
七言绝句 押先韵
无极世缘如嚼蜡,人言当住夜摩天。
此郎久学无生忍,此事吾知否不然。
次韵无极以道金山寺佛鉴五绝 其五 北宋 · 晁补之
七言绝句 押先韵
鼓角声中特地传,只今鼻孔已撩天。
不应常作裴休诺,掩口何妨也默然。
佛鉴大师语录序1092年 北宋 · 晁补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七二二、《鸡肋集》卷六九、《东堂集》卷一○ 创作地点:江苏省扬州市
佛以无心通达一切法,而以一音演说之。
故法法皆心,说说皆法。
半字满字,有离有解,有假名字,而无一物。
四句百句,千万亿句,乃至不可说䢷由他句,其字有尽而义无穷。
始自《四十二章》西来,而佛书遍中国,能言之类,无以复加。
如经所说,山河大地皆是菩提瞪发劳相。
譬菩提心为一大镜,而山河大地、一切众生、草木根牙之类,皆清净本然中所现物,故随取随用,而其取其用,皆不外吾镜中。
则其能以无心通达而一音演说,字有尽而义无穷,能言之类无以加,岂不以此哉?
然佛以无言言,故如刀画水,如空中鸟迹,过不可寻。
而昧者欲求画于水,求迹于空,故观一藏教,如大海普雨,而欲以浅智悉数其滴,至不可得,则生迷闷。
于千万亿句,计常计断,见中见边,如步屈虫脚移后蹑前,终不得舍,而曾不知反滴为海,则千万亿句,画亡而迹失。
有大智人菩提达磨,具佛知见,悯此震旦为教所缚,而来解之。
最初一语,廓然无圣,有求心了不可得者,即以付之。
故面壁不立文字,而一藏教咸露无馀。
佛音人音,鸟音兽音,一切风水百物之音,是音皆说,是说皆义,乃至墙牖栋柱,无说亦说,随其根性,使各悟入,如是解脱无量之众。
譬五百比丘,各有悟门,言人人殊,而佛告舍利弗以彼皆正说,无拣择也。
粤有佛国禅师白公天衣怀公之裔孙,法云秀公之嫡子,提祖师印,为一切雄。
佛鉴大师惟仲又佛国之嫡子。
始从佛国悟庭义,即师子吼,尽眼色界,随类拈出,物物皆金,而佛国故不作如是言,佛鉴亦不作如是解也。
或举庭义问者,则曰:「莫谤我师」!
然青青满前,用亦不尽。
既往金山龙游道场,皇帝数遣使降香,学者云集,震于江南
补之金山,师倾盖欣然语。
以家弟无极宰说之宗旨夙契,尝赴初请桃园鼓山,亦以补之于道有少分,因出门人所集《语录》,求为序引。
补之闻之,昔佛一时取恒河岸一叶,告诸比丘:「我所觉了一切诸法,如大地草木;
为众生说者,如手中叶」。
佛以为叶叶皆举,累劫不尽,故举一叶,使自趣入。
而缚于教者,始叶叶而求之,非祖师具佛知见,则安能不立一指而尽佛之蕴无有馀哉?
知此,则如来祖师无异禅也,故因《佛鉴语录》而伸之。
佛鉴禅师 南宋 · 释心道
赵州有个柏树话,禅客相传遍天下。
多是摘叶与寻枝,不能直向根源会。
觉公说道无此语,正是恶言当面骂。
禅人若具通方眼,好向此中辨真假。
跋示宗杲法语后 宋 · 释克勤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九○六、大慧普觉禅师年谱
首座昔游丛林,遍见大有道之士,轩昂腾踏,不可羁縻。
曾于渚宫无尽居士投契,公雅重其器,每嘱曰:应须见佛果
宣和中,会余被旨领天宁,渠即先一日入堂,已而造室中,发语果异。
尝升座举诸佛出身处,薰风自南来,即大瞥然。
自尔命于方丈侧,寅夕与之锻炼,以白云老师昔所示有句无句,渠尽伎俩,百种开展悉列下。
几乎以为心倖移换,初无实地,因志诚语之。
佛鉴与余正兴是谤,使更绝意探赜,当不较多。
后来蓦然猛省,尽脱去机筹,知见玄妙,因为渠云「正好参禅」也。
即踊跃向前,从头一一加针锥,始浩然大彻。
余不喜得人,但喜此正法眼藏有觑得透底,可以起临济正宗,遂于稠人中,指令分座训徒。
久之,会都下多故,理瓶锡出汴,临分书此以作别。
间年馀,自平江虎丘得得上欧阜,再集至山之次日,入首座寮,阖山数百衲子耸动,屡作师子吼,揭示室中金圈、栗蓬、大钳锤本色,久参之流,靡不钦服。
而德性愈恬稳,洪无诤之风,怗怗不较胜负。
只欲深藏山谷,效古老火种刀耕,向钁头边收拾,攻苦食淡,兄弟木食涧饮,草衣茅舍,避世俟时清平,即发悲愿。
真大丈夫慷慨英灵奇杰之人所𨀣步,因再为细书,仍作是跋焉。
水观音像赞1117年5月1日 北宋 · 释德洪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二六 创作地点: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洞山
世传涟水贺生所画观世音像,不减唐吴道子。晚以法授其婿陈守安守安遂以其画名世。政和七年五月初吉佛鉴大师因公出其画示余,精深之工,曲尽其妙,可以目追心数其巧,要不可以言得也。谨拜手稽首赞曰:
声音语言形体绝,何以称为光世音。
声音语言生灭法,何以又称寂静音。
凡有声音语言法,是耳所触非眼境。
而此菩萨名观音,是以眼观声音相。
声音若能到眼处,则耳能见诸色法。
若耳实不可以见,则眼观声是寂灭。
见闻既不能分隔,清净宝觉自圆融。
以无执故则有光,虽有千臂如两手。
以无分别故寂灭,虽有千手如一身。
既无分别亦无执,虽有千眼两目同。
故称光音寂静音,及观世音三种异。
稽首对现妙色身,遍一切处如虚空。
妙哉此像非笔画,厌足佛子欣慕心。
藕丝铢衣春雾白,覆此随好光明聚。
一切众生热恼灭,我手方舍甘露枝。
唯佛子因心清净,如水澄澈月清亮。
借于画工百巧技,如暗室眼以灯见。
了知此画非工有,谓灯能见其可哉。
我无此像乃能赞,如眼见物不自见。
自能说偈不蓄像,眼有见矣灯亦可。
愿持此大解脱门,施众生作无所畏。
世世但无碍辩才,称赞观世音功德。
按: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一八。
题佛鉴僧宝传1119年6月25日 北宋 · 释惠洪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一八、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二六 创作地点: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
禅者精于道,身世两忘,未尝从事于翰墨。
故唐宋僧史,皆出于讲师之笔。
道宣精于律,而文词非其所长,作禅者传,如户婚按检。
赞宁博于学,然其识暗,以永明为兴福,岩头为施身,又聚众碣之文为传,故其书非一体,予甚悼惜之。
顷尝经行诸方,见博大秀杰之衲,能袒肩以大法者,必编次而藏之,盖有志于为史。
中以罪废逐,还自海外,则意绪衰落,魂魄遗失,其存者无几。
宣和改元夏,于湘西之谷山,发其藏畜,得七十馀辈,因仿前史作赞,使学者概其为书之意。
书既成,有佛鉴大师净因者曰:「噫嘻,此先德之懿也。
愿首传以为毕生之玩」。
因以父事佛照,以大父事云庵,而视余为季父也。
因生庐山之阳,游方饱丛林,参道有知见,恭谨孝友,盖其天性,而酝藉雅尚,若出自然。
与余游馀二十年,久而益敬,故余欣然授之。
因以谓此书当得妙于笔札者传之,于是凭川道者敏传,愿施其能。
传以伯父事佛照,以兄事佛鉴,其能书乃夙习,笔楮不择精粗,飞翰如蚕食叶,俄顷千字,其衡斜布列,擘窠棋画。
非特字工而已,工诗善丹青,兼众妙而有,然未尝以自多。
长坐不睡,一食终日者十二年矣,人以为难,而传以为易。
久游灵源之门,得其旨要者也。
六月二十五日,佛鉴携此书来请记其本末,而以谓先觉之前言往行,不闻于后世,学者之罪也。
闻之而不能以广传,同志之罪也。
今予既以传次之,而因又善传,传公又成之。
呜呼,后世学者读之,当想见法席之盛也。
题佛鉴蓄文字禅1124年 北宋 · 释惠洪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一九、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二六 创作地点: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
余幼孤,知读书为乐,而不得其要。
落笔尝如人掣其肘,又如瘖者之欲语,而意窒舌大,而浓笑者数数然。
年十六七,从洞山云庵学出世法,忽自信而不疑。
诵生书七千,下笔千言,跬步可待也。
呜呼,学道之益人,未论其死生之际,益其文字语言如此,益可自信也。
今三十八年矣,而见云庵平时亲爱之人佛鉴大师净因于湘中,颓然相向,俱老矣,而故意特未老,又出余少时诗句读之。
想见山林之旧游处,诵白公诗曰:「手把杨枝临水坐,闲思往事似前身」。